医学家称孤独并不是症状 而是疾病

时间:2022-08-26 阅读:16 评论:0 作者:admin

  节假日常常被视为欢聚的时刻,但也有许多人并不这样认为。研究显示,数百万人忍受着孤独的煎熬,一到节日,似乎就在提醒他们那些缺失的社会关系,结果可能进一步加重其内心的阴郁。由于伴随着孤独感,人们常常会感到沮丧,受到心理或生理疾病的困扰,因此这是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人类的这种状态通常被归为某些更严重疾病的症状,然而一项发表在《Psychological Bulletin》期刊上的新研究推翻了这一结论:它认为孤独感不是什么症状,而是一种疾病。

  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是孤独研究专家约翰·卡乔波(John Cacioppo)。作为一名社会神经学领域的先驱,其早期的研究着作中就曾提出过颠覆现有孤独定义的深刻见解。例如,卡乔波的研究告诉我们,即使一个人拥有众多社会关系,也会有孤独感。例如,某人在Facebook有3000人甚至更多的联络人,却可能和那些不接触社交媒体的人一样感觉孤独,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感觉甚至更甚。身处任何现实或虚拟的群体中,人们都有可能感到孤独,因为它是一种强烈而持续的社会隔离感,和孤独者生活中的实际联系人数量无关。

  卡乔波的研究还表明,对于孤独感的形成,和社会因素共同起作用的还有遗传因素。在数年前的一次采访中,他告诉我:“50%的孤独是可以遗传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孤独由基因决定。另外50%和情境因素有关。当感到被社会孤立时,痛苦感程度是可遗传的。”

  在其最新研究中,卡乔波回顾了过去几年内所做的大量调查,这些调查共同得出了一个全新观点。最重要的是,该研究显示,孤独者的大脑在结构和生化反应上与不孤独者是有区别的,这些潜在的差异并不只是所谓的症状,而是导致其他问题的原因。

  卡乔波的研究团队发现的其中一个主要区别,是当受到积极的刺激时,孤独的大脑会抑制神经反应。积极的画面或事件不会对孤独的大脑产生影响,这一点和不感到孤独的人的大脑截然相反。例如,当想到与朋友或家人进行社交活动时,会刺激绝大多数人的大脑产生显着的活动,而孤独的大脑对此则几乎没有反应。

  在推测他人的想法时(这是人们日常都会进行的活动,本次研究中将该类活动称为“心理化”活动)孤独大脑的活动迹象同样不明显。研究人员认为,孤独的大脑可能具有减弱心理化活动的能力,作为一种“社交上的自我保护”方式,保护自己免受他人不良信息所带来的影响。

  本次集体研究提出的其他观点还参考了社交孤立对于动物影响的相关报告内容。例如,处在孤立环境中的老鼠,其大脑中维持身体灵活性以及大脑组织健康的重要神经化学物质的含量较少。短期看来,这一不同会加剧老鼠的攻击和避退症状;但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我们就能够发现其大脑严重退化,出现痴呆症。

  这一研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孤独与健康问题的存在相伴相生。而对于“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我们或许应该重新进行考量。该研究发现,无论导致一个人孤独的最初原因是什么,出现这种情况都会使大脑产生重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可能导致其他一系列问题的发生。

本文链接: https://uc.lanchong123.com/?id=10324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