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被爱 你属于哪一方

时间:2022-09-13 阅读:19 评论:0 作者:admin

  爱情中的双方,到底谁爱谁更多些?谁爱谁更少些?有人说爱的多的付出的最多,吃的亏也最多,可是既然勇敢的爱了,还要要计较这些吗?总有多些的,也总有少些的,不可能拿到天平上去称,多了的爱再还回去,少了的再补上;也总有爱的早些的,也有爱的迟些的,就像《飘》上的郝思嘉,直到最后才爱上白瑞德,可是白瑞德的爱已经消失了。

  爱与被爱,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有的人,喜欢享受被宠爱的感觉;有的人,则更喜欢奉献爱的那种责任。

  爱,还是被爱?答案就暗藏在那些与爱息息相关的快乐与痛苦中。作为一个主动爱别人的人,原因也许会有很多:爱别人会使自己感到安全,爱别人是因为自己缺乏自信,爱别人只不过是在玩弄一种微妙的权力游戏......

  在付出爱的同时,作为一个爱人者,他们更看重回报所带来的价值。临床心理医生舍利·杰克森(Sheri Jacobson)就说:“有些人并不会因为付出而感到委屈,因为他们得到了对方其他形式爱的回报”。

  幸福的爱人,各有各的不同,但他们的关系总是双方相互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娜(Christina)曾作过研究,如果一个人无法成为他希望成为的人,就会本能地和自己理想中的人接近。比如,你希望成为一个充满力量和精力的人,但由于各种原因,你没有表现出这类特质。所以,你十分崇拜具有这些特质的伴侣。“有些双方互动非常好,但有些则会起到破坏性作用。”克里斯蒂娜说,假如一对爱人彼此依赖的并不是对方完全具备的东西,这种情境会令双方都不开心。

  爱人者的“达芬奇密码”

  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充当被处罚而不是收获的角色,有没有改变的可能呢?田媛,33岁,她在情感关系中就是“爱人者”。她和一名已婚男子在一起有9年了。3年前,这位男子与他妻子离了婚,但是,尽管田媛非常希望,他们还是没有生活在一起。可田媛说自己无法离开他。

  “我全心全意地爱着他,”她说,“我不停地努力让他感到快乐。但是我憎恨他的优柔寡断。每一次我们亲近一点,他就连忙跑掉,消失一段时间。这让我感到十分不安全。我应该结束这种关系,但我做不到。”

  田媛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幽默女人,可她为什么会有如此表现?心理学家将田媛的这种原因归结为她童年家庭的影响。“相爱的方式,大体上暗示了人们幼年被养育的状况。”

  在一个父亲很强势、很具攻击性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作为一种生存方式,他/她可能就学会了安抚、缓和与崇拜,而不是挑战。如果我们总是不成比例地去爱别人,就会把这种较低的自我价值感长久地固定成一种模式。假如过去我们有生病、苛刻或是贫穷的父母,我们就会表现得像一个爱的付出者,因为害怕惩罚或者渴求关爱——这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

  我们使自己习惯于付出关爱,而在后来的亲密关系中,我们也无意识地选用同样的角色。我们阻止自己接受爱,是因为从未经历过满足自己的需要,或是看重自己的价值。几乎每一个愿意施予爱的人,隔一段时间都会收起他/她的爱。

  心理学家和咨询师简尼特·瑞波斯坦(Janet Reibstein)向超过200对夫妻作过访谈,并出版了《男人与女人保持爱的故事》一书。她说:“爱人者拥有离开或是要求更多的选择权,对于爱人者来说,跳出回报——惩罚怪圈的唯一出路就是走得远远的。”

本文链接: https://uc.lanchong123.com/?id=16845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