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人“红杏出墙”最高的境界

时间:2022-11-15 阅读:5 评论:0 作者:admin

  男人出轨总是能够找出千百种理由,什么自己需求不能被妻子满足啦,又或者实在禁不住诱惑啦,总之,大多数的女人听到男人解释自己的出轨原因后,都想狠狠的给他几个巴掌。事实上,女人也会有出轨的时候,而古代的女人出轨方式更是令人称赞!下面,小编从心理学分析角度为你盘点古代婚姻,看看哪些女人容易出轨!

  古代婚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传世名作《游园不值》的诗句。自从这首七言绝句问世,“红杏出墙”便成了女人出轨最优雅的代名词。

  在古诗词中,“杏花”一直是春色的代名词,相关的诗词车载斗量,不乏“红杏枝头春意闹”、“杏花消息雨声中”等名句。南宋诗人杨万里有《杏花》诗曰:“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这非白非红、白里透红的杏花,活脱脱一股娇滴滴的羞涩样儿,自然容易让人油然生出许多遐想来。

  古代历史上,与杏花有关的着名美女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杨玉环。杨贵妃马嵬坡下宛转而死后,唐玄宗念念不忘,派人去收敛遗骸,美人尸骨不再,只有杏花一片。于是杨贵妃就被民间尊为二月杏花花神了。而杏花一旦和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挂钩,风流二字,自然是落不下了。

  杏花,先是指满园春色,进而指风流美女,并要与“墙头”挂起钩来才能有不可言传的意味。北宋女词人魏夫人就曾在《菩萨蛮》中说:“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南宋诗人张良臣在《偶题》一诗中也说:“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而陆游则在《马上作》一诗中说得更加明白:“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头”意味着什么?无非意味着“天隔一方”。“墙头”的两边无疑是怨男怨女,“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其实,在在叶绍翁的那首传世名作问世之前,喜欢把杏花和墙头连在一起说事的,可谓是大有人在,叶绍翁只是拾了别人的牙慧罢了。譬如,唐代诗人吴融在《途中见杏花》一诗中说:“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再譬如,北宋名臣王安石在《杏花》一诗中也说:“独有杏花如唤客,倚墙斜日数枝红。”可见,历史上有许多文人都喜欢把玉面含羞的杏花,与代表男女相隔的“墙”连一起,还总喜欢让杏花伸出墙头顾盼生姿,“红杏出墙”的引申和联想就变得自然而然了。

  说起来,“红杏出墙”最早的出处,始于宋代的话本《西山一窟鬼》。其中形容女子“如捻青梅窥少俊,似骑红杏出墙头”。这个话本说的是裴少俊和李千金不顾礼教的恋爱情事。元代白朴根据此话本,还写成着名杂剧《墙头马上》。

  到了元代以后,”红杏出墙“的用法就愈加明显起来。比如“恰便似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能够折入手,空教人风雨替花羞”。到了近代,“红杏出墙”的用法就固定了下来。鸳鸯蝴蝶派的刘若云,还写了名作《红杏出墙记》。

  提到“红杏出墙”,很多人都会想到潘金莲,的确,古人将她作为“红杏出墙”女子中的典型代表,事实上,潘金莲不但选择了背叛婚姻,更是亲手害死了自己的夫君,这样的女人不得不说很可怕。

  潘金莲本质并不坏,“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作潘金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人家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 那时候大户人家的男主人大都三妻四妾,身为丫环婢女都使出全力地让老爷和少爷们注意到自己,娶她为妾,从此改变了做奴婢的命运。

  但是,潘金莲并没有因此就丧失自己的人格,甚至向女主家告状,从这一点来看,她的本性不是很坏,也没有因为金钱等原因背弃自己的原则。其实,潘金莲也就是想追求一份稳定的爱情,像正常人一样,与一个自己喜欢的男人相伴终生。

  然而,这个卑劣的男主人却为了报复,竟将她嫁给了一个“身不满五尺,面目生得狰狞,头脑可笑,人称‘三寸丁谷树皮’”的男人武大郎。

本文链接: https://uc.lanchong123.com/?id=29465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