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进入秋季,很多都开始进补,秋季进补药材选择很重要,下面为大家介绍秋季进补3种药材。
秋季是进补好时节,食材的选择对进补效果有很大影响,而有些情况下则不适宜进补,下面我们来看看秋季进补3种药材及进补食谱。
一、玉竹
玉竹味甘、微寒、性平,归肺、胃经,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适合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适合干咳但少痰,或者口燥咽干的,以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玉竹多跟沙参、麦冬等药材搭配。玉竹味甘多脂,质柔而润,是一味养阴生津的良药。而且玉竹中所含的维生素A,对改善干裂、粗糙的皮肤状况有不错的作用。
中医食疗方:百合玉竹粥
材料:百合、粳米、玉竹
做法:
1.百合洗净,撕成瓣状;
2.玉竹洗净,切成4厘米长的段;
3.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4.把粳米、百合、玉竹放入锅内,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置旺火上烧沸,改用小火煮约45分钟;
5.锅内加入白糖搅匀,再稍焖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二、麦冬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可以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常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但是由于麦冬性微寒,不宜用于脾虚引起的水湿、寒湿、痰浊及气虚明显的人群。
中医食疗方:麦门冬粥
取麦门冬,粳米100~200克。冰糖适量。先将麦门冬用水煎,去渣留汁,再将粳米放入汁中,煮成粥,加适量冰糖即可。此方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适用于肺阴不足之干咳燥咳、劳嗽咯血、胃阴不足之口干、口渴,及心烦失眠、阴虚有热、身热夜甚等。
三、百合
百合在生活中比较常用,、百合味苦,性微寒,入心、肺经。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尤其是鲜百合更甘甜味美。百合特别适合养肺、养胃的人食用,比如慢性咳嗽、肺结核、口舌生疮、口干、口臭的患者,一些心悸患者也可以适量食用。另外,百合也有清心润肺、安神定志的功效,失眠的人可以多吃一些。但由于百合偏凉性,胃寒的患者要少用,风寒咳嗽、虚寒出血、脾胃不佳者忌食。
中医食疗方:百合莲子汤
百合,莲子,加水适量先煮酥烂,再加冰糖20克,继续以文火煨至黏稠,于睡前服用,可服食数日。有滋养、安心宁神之效。
3种情况下不适宜进补
说到体虚,一般人都会想要补一补,但是 补虚 也是有讲究的,以下三种情况就不宜大补或立即进补。
一、初感外邪
初感外邪最常见的是感冒,可出现发烧。有了外邪后,机体的正气要和邪气进行交战,当务之急是把正气调到体表以驱逐邪气。如果此时只顾补正气而不发布作战命令,很可能贻误战机,使病程延长。因此感受外邪以后一般要用辛味药来发散,即驱逐外邪。如体虚受了风寒,可以先喝一些生姜红糖水驱寒,然后再进行补益。
二、体内湿热
1、上焦有湿热,如出现头部发热、咳嗽痰多、口中黏腻等症,此时进补会使补益药不能顺利下降,不仅下面得不到营养,还会助长上面的湿热,一补就上火。这种情况需要先开上焦,宣肺气,可食用杏仁等宣肺止咳的药物。
2、中焦有湿热,如出现胃脘疼痛、灼热,口干却不想喝水,饥饿却不想吃饭,小便色黄,大便不畅等症。此时若给予补益药,会加重脾胃负担,运化不开,出现腹部胀满、恶心等症状。因此需要先化开中焦湿热,可食用干姜、茯苓等健脾祛湿之品。
3、下焦有湿热,如出现下肢浮肿、小便短赤、浑浊等症,进补同样会加重症状,可以先服用薏米等食物以利湿。
人吃入的补药必须通过气血这个传送带运送到全身,才能发挥效用。当身体极度虚弱时,气血流通也变得缓慢,把一堆甘缓黏腻的补药放在一个疲惫的传送带上,一来会导致货物堆积,二来会使传送带运行得更慢,形成恶性循环。但身体极虚必须要补,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一是要减少药量,循序渐进;二是暂时不用太滋腻的药物,可以先服用些山药、薏米、麦冬、百合、莲子等甘淡药物,由浅入深。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秋季进补的3种药材及食谱,秋季进补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则,不要盲目的进补。
(责任编辑:林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