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人相信很多人都应该了解中国女人和外国女人的一些差距就比如说是在性格方面外国女人可能是比较豪放的热情开朗的,而中国女人可能就是害羞的,小桥流水的江南姑娘,很温婉。这也造就了美国女人的女汉子性格和中国女人小女人的性格,那么中国女人和外国女人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今天我们就随着三九小编一起去通过心理学去了解一下吧。
小时候,我常常听妈妈讲她在上海上大学时那些时髦会作的上海女同学是怎样把男生当“观音兵”差来谴去地使唤的,通常是备胎1打水,备胎2抄笔记,备胎3一起考研,男朋友带着她一起出国。妈妈说起这些时,语气里总是充满忿忿不平的矫情:“我没有人家上海女生那种会发嗲的本事哦,天生受累的命。” 搞得我人生观很是迷茫,她是说这样不好让我别学呢?还是说这是本事让我好好修炼呢?很多年后的今天,我才知道,我妈自己也不知道怎样才是对的。现在她已经花甲之年,走到了人生的尾巴上,在这个问题上仍然无所适从。
石康说的那种像残废一样的“中国女人”,我想大概就是说的我妈那种艳羡的女人吧——拥有姣好的面容,小鸟依人的性格,走起禄来是从头到脚都会颤的男人春清荡漾的。对于男人永远都是一眼星星,一脸的崇拜。这样的一位女子迎合了很多的中国男人的心理需求以及他们的保护的欲望,靠撒娇以及示弱能够换的一生的舒适以及惬意,什么都不用做就有男人情愿为她奔波为其当苦力和ATM机。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见到了那妈妈所说的那种上海“作女”,声音嗲嗲的,每晚都有男朋友陪着泡开水。细瘦的南方男孩儿一人拎着四壶开水,胳膊都被拽变了形,背也弯着,旁边的女孩儿手里拿个肉粽边走边啃。我看着他们,一下子体会到了妈妈当年那种又鄙夷又羡慕的心情。
我还没怎么好好享受到中国式男友的“照顾”就被发配到美国了。在美国,亚裔女生很是受来自五湖四海的国际友人的欢迎,我想我这个被上海“作女”挤兑到角落里的“汉子”的春天终于到来了。第一次去超市,我买东西就买多了,书包里装着大米,手里拎着牛奶和油,走到回程路上的一半提不动了。于是我打电话给一有车美国白男同学,求接我回家。同学倒是很痛快地来了,高高兴兴地送我回了家,可是满脸的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忍不住问我:“你知道没车,为什么还买自己根本提不动的这么多东西?” 我一下明白,自己给别人添了麻烦,下次不敢再把他当司机使唤了。
还有一个加拿大白男追求者,在约会的时候邀请我同去逛旧书市场。我们出去一天,玩儿得很高兴,可是除了吃饭是提前说好的他请了我,车费种种开销全是AA,就连打车付的小费也跟我split到元角分。他没有买到什么书,我却买了一大堆,足有两尺高。他看着书,又看看比他矮两个头的我,非常怜香惜玉地说:”这么多,你怎么背得动啊,让我来帮你吧!“ 我一听,乐颠颠儿地甩开膀子就走了。结果人家老先生蹲下来,把书分成等高的两垛,还量来比去,调来换去,直到分毫不差。然后把一垛塞进我的书包,自己背起另一垛,很豪迈地走了,还冲我邀功似的撒娇:“你看我对你好吧,两摞分得一模一样高。” 气氛弄得我觉得不夸夸他好像很过意不去,可是想半天没明白他想让我夸他哪一点。
回老家之后我想了很久,这要是在我们中国,我想女友肯定是要开口大骂的,first date的话是绝对不可能还有下文了,可是这老外竟然让我夸她。他觉得我帮他分担了就是值得被夸的?还是因为分了精准的50%的重量显示出男女的平等思想是值得点赞的呢?
后来在美国住久了,我慢慢就习惯了,AA制的约会,礼尚往来的男女关系。重体力活找labor而不是男朋友。再到后来,我学会了铲走门口的雪,组装宜家家具,换轮胎,修电器,安装网络,搬家,在craiglist上倒腾房子,总之,成了石康笔下的“美国女汉子”。跟男生交往,我总是小心翼翼地维持着投桃报李地平衡,遵循着不添麻烦,不乱使唤,不占便宜的“三不”原则。
我还没有意识到我变成了“女汉子”,直到回国后一个相亲男向介绍人抱怨,说我坚持坐地铁回家而拒绝他的接送,让他觉得自己很不男人。在北京跟男性友人们吃饭,他们从不让我买单,我尴尬到脸红脖子粗。和一群老同学去K歌,女生们唱完潇洒走掉,男生留下分账单,我惊讶得不知所措。
在稻城亚丁海拔4500米的高山上,一个男孩儿,瘦瘦白白,戴个眼镜,背着几乎和他一样高的女朋友,脖子上挂着两人的包,走得一步一喘,满头是汗,面无血色,几近昏厥。而他背上的女友浅笑盈盈,看起来只是撒娇,并没啥大恙。我当时就震惊了,心想这是男朋友啊还是佣人?
在美国,我的基本人生观已经形成了,在童年的时候妈妈所提出的那个问题已经不在困扰我了。我的内心无比的鄙视绿茶婊和那种上海“作女”,并且我很清醒的知道要和她们划清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