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全国政协委员王淑玲说。
根据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监测期为孕满28周至出生后7天)由2000年的109.79/万上升到2013年的145.06/万。
为减少出生缺陷发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2012年,河北省提出了建立覆盖全省城乡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服务网络,构建预防出生缺陷长效机制。
2012年3月,石家庄市率先在全国启动了“新生儿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将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产前筛查、新生儿筛查费用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实行免费检查,2014年,石家庄市新生儿出生缺陷率降至95.26/万,控制效果显著。
在王淑玲看来,由于出生缺陷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执行起来难度大,预防和控制形势依然严峻。
王淑玲建议,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对三级预防基本检查项目费用实行政府买单。按目前收费标准,每一个孕产妇三级预防基本检查项目费用总额不到800元。
此外,她也建议,积极探索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标准化工作流程。健全筛查—诊断—干预—随访的“一条龙”服务平台。重视预防出生缺陷宣传工作,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监管力度,强化她们对出生缺陷的认识。进一步落实《母婴保护法》,各级政府积极制定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的相关政策。大力加强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基层专用设备配备,特别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增强专业防治能力。
关于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的建议
出生缺陷是指胚胎或胎儿发育过程中结构或功能发生的异常。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出生缺陷的高发国家。据2012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统计,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5.6%,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出生缺陷是指胚胎或胎儿发育过程中结构或功能发生的异常。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出生缺陷的高发国家。据2012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统计,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5.6%,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的4.72%。每年出生新生儿1600多万,其中80-100万为出生缺陷儿。出生缺陷的发生,严重影响着患儿一生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据统计,一个残疾儿终其一生大约要花费20—40万元人民币,每年国家要投入300亿元用于残疾儿的手术、康复治疗和福利,严重制约了全体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