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来袭 谨防三种疾病

时间:2022-11-20 阅读:8 评论:0 作者:admin

  明日进入惊蛰节气,气温将有所回升。但眼下大江南北却出现久久不退的“倒春寒”,阴雨连绵,寒风刺骨,一些疾病防不胜防。

  早春时节最易引发三类疾病,与气候密切相关。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积累一定的物候及保健知识,对生活和工作非常有益。

  一个气候特点,大地回春病毒细菌活跃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3月5日至6日间。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春雷惊百虫。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时节。

  惊蛰到来时,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装素裹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已是春光融融。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之时。此时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

  保健提醒

  早春多风寒,从饮食上看,可多食辛温食物,以利解除、驱散体表的风寒邪气,助于人体阳气生发。温能补阳,辛能发阳,有助寒湿之邪的发散。

  辛温食物,可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新陈代谢以散寒散热,如适量喝温热茶和姜汤。也可适当吃些芹菜、大蒜、洋葱、蘑菇和黑木耳等,这些食物中的纤维等,能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心脑血管病发作,有利于增强免疫力。此外,戒烟限酒、低盐饮食,是常要注意的。

  三类疾病高发,避免感受风寒湿邪而发病

  一是心脑血管疾病。初春,人体受低温刺激后,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痉挛,血流缓慢,血液淤滞,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脑部缺血缺氧,加速血栓的形成,从而诱发心肌梗塞或脑梗塞;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又易引起出血性脑中风。患者及家人应高度警惕中风先兆,如视物昏花、哈欠频作、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

  二是呼吸道疾病。早春时节,气温多变,是急性支气管炎高发季节。寒潮前温暖的气温致使呼吸道致病性微生物活跃,突然变冷,容易引起全身受凉,呼吸道局部温度也随之降低,抵抗力减弱,病毒或细菌极易入侵,原来在呼吸道寄生的病毒细菌也会乘机捣乱,导致支气管炎复发。

本文链接: https://uc.lanchong123.com/?id=31182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