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也爱吃火锅?汉魏时期就有鸳鸯锅

时间:2023-03-21 阅读:17 评论:0 作者:admin

古代人也爱吃火锅?汉魏时期就有鸳鸯锅

火锅,大概是这个时节消费者最喜欢点的一道菜,从考古发现来分析,人吃火锅确是有传统的,早在两三千年前上古商周时期,已开始吃火锅了。那么,古代人怎么吃火锅,喜欢吃什么火锅?

如果追究火锅的源头,当从商周时期的青铜鼎说起。鼎是商周时期人们做饭做菜、祭祀最常用的炊具———即今天的锅。鼎与锅的不同之处在于,鼎有三足,不需要另置灶台,可直接置于地面,做饭时将木柴放在腹下燃烧就行,不少鼎出土后,腹下有烟熏火燎的痕迹,就是这种原因,而这正是火锅的加热特征。

这种鼎,其实就是一种火锅,将炊器与盛器结合到了一起。

2010年11月,在陕西西安咸阳机场二期考古工地上,清理出一座距今2400多年的战国时期秦墓。在墓的壁龛中发现了一件青铜鼎、一件青铜钟和一件漆器残件。此鼎高20厘米、腹径24.5厘米,有盖,令考古人员惊讶的是,鼎内竟然还有骨头汤。骨头经鉴定,被认定是狗骨,证明这是一锅狗肉汤,被圈内趣称为“狗肉火锅”。

而在更早的西周,甚至再早的商代墓葬考古中,也出土过火锅。

1974-1975年,在陕西宝鸡市茹家庄发掘了两座西周墓葬,其中一只出土于二号墓中,上面有铭文“白乍井姬鼎”。此鼎造型奇特,只有一只足,上部是立耳鼓腹圆鼎,底部中央有一圆柱鼎足,立于一个三足盘上。经分析,这不是普通做饭的鼎,而是当时的火锅,底部盘内可置炭火加热,方便将火源与菜品一起端到桌上。从其容量来看,盛满菜也只够一人食用,进而推测是分餐制情况下所用,一人一只,吃的是“小火锅”。

到了汉魏时期,人们吃火锅更为普遍了。从考古发现来看,此时已有各式各样的火锅,火锅的材质也不局限于青铜一类,出现了铁火锅、陶火锅等;除了吃分餐制形式的“小火锅”外,那时人们还吃起了可以放不同料汤、烧煮不同口味的鸳鸯火锅。

南京博物院在江苏盱眙县境内大云山西汉墓中考古出土的一件分格鼎,直接证明墓主、西汉江都王刘非是一位十足的火锅“吃货”。而且,不只证明他喜欢吃火锅,还证明他吃的是“鸳鸯火锅”。分格鼎,就是将鼎分成不同的烧煮空间,避免不同味道的料汤串味,其饮食原理就是现代的鸳鸯火锅,方便有酸、辣、麻、咸等不同饮食习惯的食客。鼎分5格,中间圆格外面再分出4格,可以将猪肉、狗肉、羊肉、牛肉、鸡肉这类肉品,放在不同的格内,从而能吃到5种不同风味的火锅。

2007年初在南水北调工程、湖北郧县境内上宝盖遗址上发现的一只陶质火锅,则与现代鸳鸯火锅设计完全一样。经鉴定,此火锅系西汉时期炊具,可见当时的鄂西人也吃火锅了。

众所周知,和尚是不能结婚的。究其原因,是因其结婚以后,就会有有子女的累赘,有家务事缠缚身子,不能荷担如来大法,到处宏扬佛法,普渡众生。

自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以来,佛教教义虽有多种变化,但独身灭欲是一直不变的,并视为教规之一。

然而到了宋代,却出现和尚娶妻生子的奇怪现象。据宋代《鸡肋编》记载:“广南风俗,市井坐估,多僧人为之,率皆致富。又例有家室,故其妇女多嫁于僧。”

《鸡肋编》,古代笔记,宋朝庄绰所著,后人推为与周密之《齐东野语》相埒。书中所记先世旧闻,当代事实,多可供史家研究,有些可补正史之不足;所记各地习俗,异闻琐事,亦可资参考。此书所记载的宋代的社会状况和各地风俗,历来为史学家和民俗专家们所看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s://uc.lanchong123.com/?id=33210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