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之后的事:鲜为人知“毛遂自刎”

时间:2023-03-31 阅读:16 评论:0 作者:admin

毛遂自荐之后的事:鲜为人知“毛遂自刎”

在历史上,毛遂是出了大名的。一位普通的门客,凭借自信和勇气,凭借胆识和智慧,自荐出使楚国,促成了楚、赵联合,同时也得到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这就是“毛遂自荐”的故事。但是毛遂之死也算得上是一个并非人人皆知的历史悲剧。

战国时期,毛遂出生在今天的河南省原阳县师寨镇路庄村。让毛遂才华初展、名垂青史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57年。当时,秦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兵临城下,危在旦夕,赵国平原君准备出使楚国商议联合抗秦的大计,就准备从上百门客中挑出20人跟随。当时选出19人,还差一人,毛遂就抓住机遇,自告奋勇地请示平原君让他跟随出使。

到了楚国后,平原君与楚王议事,从早上到中午,仍没结果,其他19名门客想看毛遂的笑话,就怂恿他前去说合。毛遂没有推辞,也没有被楚王的虎威吓到,而是不卑不亢地走上前去,对楚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字字铿锵地把道理说了一遍,最后把楚王说得连连点头,两国歃血为盟。

毛遂自荐后不久,燕国趁赵国大战方停、元气大伤之际,派遣大将栗腹攻打赵国。派谁挂帅迎敌呢?赵王立即想到了刚刚立下奇功的毛遂。得知此事,毛遂急如星火地跑到赵王那里,请求赵王不要任命自己做统帅。毛遂说:不是我怕死,是我德薄能低,不堪此任,我能做马前卒,但绝对做不了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然而,不管毛遂如何推辞,赵王执意任命他为统帅。毛遂虽然身先士卒、殚精竭虑,他统领的军队还是被燕军打得落花流水。战事惨败,毛遂觉得没有脸面再见赵人,于是避开众人,到山林里拔剑自刎。这就是历史上鲜为人知的“毛遂自刎”。

毛遂的悲剧不是他自己造成的,他没有什么政治野心,并不想获取高官厚禄;他有自知之明,即懂得“自惭”,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真正应该对毛遂的人生悲剧负责的是赵王,具体地说,是赵王的不知“自惭”。

赵王的失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他不晓得知人善用。毛遂有雄辩的口才,有说服别人干某件事的机智,派这样的人去做外交工作,无疑是非常恰当的。但统领一支军队,除了口才之外,还得熟悉对方的军事实力,懂得形形色色的兵法。但赵王不这样想,他以为一个人能够做好一件事,他就能够做好不搭界的其他的事。结果,把毛遂派到了他不适应、也不感兴趣的岗位上。第二,他不知道广选天下贤才。以赵国之大,选一个比毛遂更适合做军事统帅的人肯定是不难的,但赵王只相信身边人,只愿意重用身边人,这样就造成一种尴尬:能够担当大任的人,赵王的眼睛里没有他;赵王最信任的人,恰恰是不能担当大任的。第三,他听不进不同意见。还在赵王刚有提拔毛遂为统帅的意图时,毛遂就诚恳地说明了自己的不足,希望赵王另选贤明。如果赵王不是那么刚愎自用,盲目相信个人的判断,而是像毛遂一样能够“自惭”,及时反省自己的行为,他完全有机会换上一位合适的军事统帅,避免后来出现的悲惨结局。

导读:据说现在看电视剧,讲个“颜值”,男男女女足够漂亮,自然有粉丝尖叫,图个开心而已,对剧情太较真,反倒会挨骂。戳开有“范爷”加盟的《武媚娘传奇》的词条,三解险些被白花花的一片亮瞎眼,可定睛一看,80集的大剧,竟然还要“刻画出一个全新、除掉各种妖魔化的脸谱、还原一个最为真实的武则天。”三解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s://uc.lanchong123.com/?id=33670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