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抗战结束后国民党为何急忙全力争夺东北?

时间:2023-04-01 阅读:14 评论:0 作者:admin

揭秘:抗战结束后国民党为何急忙全力争夺东北?

1945年9月,中共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提出“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人民的胜利。”这一方针的核心,就是不惜放弃南方根据地,将部队北移,以便集中10余万主力完全控制热、察两省,并争取控制东北。

战事初起——14万国民党军海、空运送,11万中共军队千里长征

东北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根据美、英、中三国签署的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150万人进入东北及热河、察哈尔地区,迅速击败了横行一时的日本关东军。

14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22日,苏军占领东北全境。在苏军占领和撤出东北以后,国共两党都把控制东北作为战略决策的成败关键,深知谁在东北站住脚,谁就能保住华北、华中,由此斗争愈演愈烈。

苏联对于如何处理东北事后问题,进退维谷。一开始,苏联允许冀东曾克林部队进驻沈阳,与苏军共同接管沈阳治安,同时向中共军队转交了大批关东军的武器装备。

此时美国积极帮助运送国民党军队抢占东北,特别是美军从9月起先后在塘沽、秦皇岛等地登陆,苏联担心东北会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希望中共能占据热、察两省,给国民党政府接收东北设置障碍。

同时受中苏条约所限,苏联又担心有可能卷入内战而与美国发生冲突,于是在苏军撤退前5天允许国民党军队空运至沈阳、长春等东北各大城市。

苏联占领东北,国民党在东北无一兵一卒,为中共军队抢先进入东北造成有利的契机。为了打破国民党独占东北的企图,中共决定利用这"千载一时之机",派遣大批干部和军队先进入东北,控制广大乡村、中小城市和交通线。最先进入东北的,是周保中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教导队。接着,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李运昌、晋绥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等,分别受命率部开赴东北。

9月,中共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提出"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人民的胜利。"这一方针的核心,就是不惜放弃南方根据地,将部队北移,以便集中10余万主力完全控制热、察两省,并争取控制东北。同时成立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

11月初,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后称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司令员,彭真、罗荣桓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至11月底,从各解放区和延安调往东北2万名党政干部和11万部队,胜利完成了进军东北的战略任务,毛泽东称之为"又一个几千里的长征"。

与此同时,为了推迟国民党军进入华北、东北,争取全部占领热、察,中央军委部署各野战部队,自10月起,以控制平汉、平绥、津浦和同蒲4条铁路干线为中心,开始了坚决保卫解放区的自卫反击作战。在绥远战役中,晋察冀、晋绥解放区歼灭国民党军1.2万余人。在邯郸战役中,消灭国民党军2万余人,迫使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八军军长高树勋率部举行起义;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四十军军长马法五等放下武器。

国民政府把"接收"东北当做战后最大的目标和最迫切的工作。在美军的支持和苏军的协助下,国民党继续大量进兵东北和热河,至1945年9月,美军运送到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已达14万人。按照中苏条约,东北将交给国民党军队接收,自11月起,国民党军相继攻占山海关、营口、本溪,接收了长春、沈阳、哈尔滨3个大城市。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s://uc.lanchong123.com/?id=33855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