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的北洋舰队曾是一支高高飘扬着“龙旗”,威风八面,横行四海的舰队,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位。尤其7335吨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堪称当时亚洲最具威力的海战利器,日本海军战前对其就是谈“远”色变。但一场甲午海战,龙旗飘落,舰队沉没,留下的是挥之不去的历史耻辱和深沉的思考。一些中外有识之士谈起北洋海军失利的教训时指出:“有钱了,就可以买一天海陆军所需要的任何东西。哪怕是整个文明世界都情愿把武器供给它,但不能在任何市场购买有训练的军官和有纪律的士兵。”其实清政府非常注重武器装备的更新,但平时训练流于形式,舰队炮术训练往往是“预量数码,设置浮标,遵标行驶。数码已知,放固易中”。编队训练也是先期预定,“管驾只须默记应操数式,其余皆可置之”;“在防操练,不过故事虚行”;“徒求演放整齐,所练仍属皮毛,毫无裨益”,空给观者以威力强大的假象,博得官爵利禄的实惠。即便是到了清政府检查成绩的“大阅之年”,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也不过是多排练几遍,使场面更好看一些……
如此训练,平时可以日复一日地敷衍过去,战时必然要原形毕露。北洋水师那种“固定靶位和距离,预定演练阵势”的训练,到战场上,没了固定目标、没了固定距离、没了固定阵势,焉有不败之理?到了大东沟的海面上,李鸿章夸耀那支“攻守多方,备极奇奥”、“发十六炮,中至十五”的北洋海军,在真枪实弹的战场上烟消云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