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古代史上四次焚书事件:不止焚书坑儒!

时间:2023-04-04 阅读:15 评论:0 作者:admin

盘点古代史上四次焚书事件:不止焚书坑儒!

百无一用是书生

历史上,“焚书”被人们称为是一种文化现象。“焚书”这种做法应该是对文化的一种践踏。原因是书籍上所记载的各种思想不够统一有的甚至是相对立的。通过焚书,封建统治者可以消除异己思想。由此观之,封建专制时代不仅是政治上的,文化层面上也逃脱不了被专制的厄运。

古人云:“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在现在看来显得很荒谬,但在封建时代的确如此,握有兵权的最高统治者才是说话算数的人。正所谓:“顺天者生,逆天者亡。”“天”就是最高统治者皇帝,文人纵然有骨气,但只要你不顺从皇帝的思想,在那个时代你的命运就会是悲惨的。

“焚书”之所以会在历史上上演,这与的封建专制主义息息相关。“焚书”的目的便是要统一思想,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以便相传万世千秋。在国人的视野中秦始皇焚书最为著名。小脚冰凉查阅史料,其实焚书的始作俑者并非秦始皇。在文化典籍中有历史记载的比较著名的“焚书事件”就有四次。

1、秦孝公焚书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商鞅提出:“燔《诗》、《书》。”主张,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焚书的人。然而这一主张并没有得以认真执行,因此对古代文化并没有什么大的破坏性。

2、秦始皇焚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行政体制,不满于儒生、游士针对时政引证《诗》、《书》和百家语,以古非今。采纳丞相李斯提出的“焚书”建议。这起焚书事件,令无数文化典籍化为灰烬。

3、梁元帝焚书

公元554年10月,西魏派兵攻破江陵(今湖北江陵),梁元帝认为自己读书破万卷,仍免不了亡国,读书还有何用?遂将书籍14万册烧掉。由此观之,梁元帝是在个人陷入绝望地而作出的非理智之举,与秦、清等朝代为愚民而强令焚书有本质的区别。

4、乾隆皇帝焚书

乾隆从公元1773——1782年,历时十年时间组织了360多位著名的文人学者编纂了《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对于保存古代文化典籍、传播古代学术文化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乾隆皇帝编书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巩固自己的皇权。乾隆曾两次提出对古籍该“毁弃”的就“毁弃”,该“删改”的就“删改”。编书10年间,仅浙江省就焚书24次,就全国而言焚书数量可谓是数量浩繁,实则是文化的大灾难。乾隆焚书是封建社会最大规模的一次焚书。

无酒无肉,怎么交朋友?一壶清茶,人手一把羽毛扇,坐而谈玄论道,是否太务虚了?况且聊到高兴处,是要碰杯的;以茶代酒,只能使人逾发理智与清醒,挺煞风景的。虽然自古即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我更信奉这样一句现代格言: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伪君子总想显得像个素食主义者,其实肚子里同样惦记着人生的那点荤腥。只不过喜欢在阴暗角落偷尝,生怕影响自己道貌岸然的形象。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文帝约见贾谊促膝谈心、彻夜不倦,要么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要么则彻底是吃饱了撑的,拿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话题剔牙呢。还真以为自个儿就要羽化登仙了!想不到皇帝也像村妇一样酷爱嚼舌头(虽然议论的是天堂的是非),偏偏要装得跟个和尚似的。难道他真的靠吸风饮露执掌朝政?这样的皇帝,只适合做乌托邦的国王。到了唐代,连少林寺的武僧都流露出真性情:“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无酒无肉,如何强身健体练武术,如何哥们义气闯四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s://uc.lanchong123.com/?id=34339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