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牡丹的境遇:牡丹居然是从洛阳贬到长安的?

时间:2023-05-01 阅读:15 评论:0 作者:admin

唐代牡丹的境遇:牡丹居然是从洛阳贬到长安的?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而牡丹的种植观赏史距今则仅有1500年左右。

隋朝:

牡丹种植中心:洛阳

牡丹作为观赏花卉第一次进入禁中皇家园林始于隋炀帝时期,史书记载:

《隋志素问篇》中说道:“清明次五时牡丹华。”这又足以说明牡丹作观赏植物则规模更大。

唐《海山记》记载:“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今洛阳西苑公园一带),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有赫红、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软条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隋都洛阳西苑种植牡丹与隋炀帝广泛收集民间的奇花异草有关。

唐朝:

牡丹种植中心洛阳→长安

隋末唐初,长期的战争使得牡丹褪出人们的视野,武则天时期,移西河牡丹于洛阳上林苑,洛阳牡丹又一次迎来暴发期。据记载:

舒元舆《牡丹赋》:“天后之乡,西河也,精舍下有牡丹,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月渐盛。”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花释名第二》、《欧阳修集·卷七十五·居士外集卷二十五》:“牡丹初不载文字,唯以药载《本草》。然于花中不为高第,大抵丹、延已西及褒斜道中尤多,与荆棘无异。土人皆取以为薪。自唐则天已后,洛阳牡丹始盛。”《能改斋漫录卷五》:“牡丹初不载文字。自则天以后始盛。然未闻有以名者。”

这些记载都表明,武则天时期移植牡丹到洛阳上苑,是唐朝牡丹繁荣的开始。由于武则天喜欢牡丹,牡丹得以进入宫廷并在民间开始流传。洛阳当时成为了牡丹的种植中心。

唐朝玄宗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当时洛阳已出现了种植牡丹的花师。 到玄宗时,牡丹由洛阳传入长安,长安在引种洛阳牡丹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柳宗元《龙城录》记载:“洛人宋单父,字仲孺,能诗,善种植之术。凡牡丹变易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上皇(唐玄宗)召至骊山植万本,色各别,赐千金归,宫人呼为花师。"

当时的“艺人“因受社会所限,生活所迫,所掌握的“绝技”是不外传的。所以,宋单父种植牡丹的“绝技“使后人“不能知其术”。但是,从“植牡丹一万本(株),色样各不同”来看,牡丹的栽培技术已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花谱》 云:“牡丹,本朝人谓之木芍药。天宝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得四本:红、紫、浅 红、通白。移植予兴庆池沉香亭。会花开,明皇引 太真玩赏,李白立进《清平 调》三章。”

《唐两京城坊考-卷1》:"开元中,禁中初种木芍药,得四本,上因移于兴庆池东沉香殿前。"

唐,李浚《松窗杂录》:"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记开元年间"初有木芍药植于沉香亭前,其花一日忽开一枝两头,朝则深红,午则深碧,暮则深黄,夜则粉白,昼夜之内,香艳各异"。

这些记载都表明,至开元中期,牡丹才随着唐玄宗不再东归而传到了长安。唐朝时期,牡丹从洛阳传到长安,经历近半个世纪,一方面是由于长安的气候环境不如洛阳“花最宜”,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长安缺少掌握牡丹培植技艺的花师,所以在经历了中晚唐100多年的时间之后,牡丹在长安逐渐销声匿迹,反观洛阳牡丹则“明月弥盛”至宋也成“甲天下”之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s://uc.lanchong123.com/?id=35356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