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崇祯帝是怎样的?崇祯帝的性格悲剧

时间:2023-05-14 阅读:13 评论:0 作者:admin

历史上真实的崇祯帝是怎样的?崇祯帝的性格悲剧

历史上真实的崇祯帝是什么样子的?

他很自负

有一次臣子把他比作了汉文帝,本来是马屁之言,但是崇祯听了十分的不高兴,他认为汉文帝只是一个中上等的皇帝,觉得那汉文帝和自己比根本不值一提。还有一次大臣提到了唐太宗,崇祯帝说:“唐太宗扫荡群雄,我自愧没有那样的才能;但要说到闺门无序,家法败坏,我还羞于与他相提并论呢。”(摘自《三垣笔记》)前半句绝对不是崇祯的谦虚之言,他打心眼儿里是觉得唐宗宋祖之类的人物比不上自己。

自负,来自于他的不自信

极其自负的崇祯内心中有很大的不自信成分,所以他对其他人的评价十分敏感,对他人的行为十分多疑。他此生最痛恨的事情就是别人看不起他,一旦他发现有人对他有不好的评价或者在他面前耍小聪明,他就会痛下杀手。他的第一个蜜月阁臣刘鸿训,在宁远哗变之后,没有看出他想向此案向户部问罪的态度,反而提出用崇祯的私银发饷,触怒了他,之后崇祯又得到消息,刘鸿训在家中说崇祯毕竟只是个“冲主”(年幼之君)。崇祯不便以“冲主”之事定罪,于是在之后的张庆臻贿赂舞弊一案中强行将刘鸿训牵扯进去,将他流放代州,使刘死在了戍所。

他自作聪明

崇祯帝是一个很自以为是的人,从诸多方面可以看出来,用人上,虽然他想法很好,尝试通过科举、科道以外的途径网罗人才,但是他本人十分缺乏统筹安排进行制度改革的能力,只是凭着一时的激动随意降旨,各种破格提拔人才,但又对他们缺乏考察,用之则一味信任,反之,罢免之时也极为轻易,全凭一己之好恶。在处理党争问题上,韩旷曾经上向崇祯提出过关于君主处理朋党的意见,就是作为君主在处理朋党问题时,要做到本身无朋党之念,升迁革黜应该由才能品德和执政业绩上来决定,可惜崇祯朋党之见极深,自负地认为只有把哪一圈子的人都认清,才能消除朋党,结果适得其反。

他很勤劳

自正德皇帝开始,没有一个皇帝能规规矩矩参加内阁和翰林学士为皇帝的“日讲”,但崇祯在位的十七年中,日讲经筵坚持不懈,他骄傲的心让他变得十分的要强,想通过这些理论学习增强自己的帝王修养,来达到自己心中为自己设立的目标。他十分勤于政务,本章和票拟每一个都认真阅读,按惯例,阁臣的票拟虽然只是一种建议但是却极受尊重,在崇祯之前阁臣的票拟被驳回的情况很少,但崇祯帝却经常驳回,后期甚至有些大学士事先备好两种票拟,以备崇祯帝批驳。除此之外,崇祯的朝会也十分频繁。

“今后除酷暑严寒之外,朕将每日御于文华殿中,所有奏章均同各位辅臣面商定议,务求处理精当。”

面对这样一个精力旺盛恩威难测的君主,崇祯的阁臣,不好当啊。

他性情苛刻

崇祯性情节俭,严令大臣们跟着节俭,痛恨贪墨官吏,整个大明只有三位辅臣被杀,王文、夏言和崇祯年间的薛国观。本身薛国观并无必死之罪,在崇祯得知薛国观出走时的金银装载了满满一车队时,起了杀心,下旨令薛国观自杀,抄没家财。

崇祯是一个很复杂的人,自小袭信亲王,长期的呼奴喝婢使得他性情严急苛刻,刚愎自用;另一方面从小的孤独寂寞和危险处境让他敏感多疑,过分自负,但在紧要关头却又总拿不定主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s://uc.lanchong123.com/?id=35810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