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为何烧戒疤?僧人头上的戒疤是怎么来的

时间:2023-05-18 阅读:15 评论:0 作者:admin

出家为何烧戒疤?僧人头上的戒疤是怎么来的

有网友问我,为什么现在的年轻出家人头上没有香疤了?看很多电影电视剧,里面的和尚头上都有香疤的。香疤在汉传佛教中也被称为戒疤,这是汉传佛教的一个“特产”,不过在1983年已经被佛教协会发文废止了。在《关于汉族佛教寺庙剃度传戒问题的决议》的文件中说:受戒时在受戒人头顶烧戒疤的做法“并非佛教原有的仪制,因有损身体健康,今后一律废止”。从此以后,新受戒的汉族僧人,头顶上再也不会有戒疤了。

为什么汉传佛教的出家人头上以前会有戒疤呢?戒疤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目前比较通用的说法是《和尚受戒·香疤考证》所述,相传始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沙门志德住持金陵天禧寺时,与七众授戒,燃香于顶,指为终身之誓。此事逐渐演变成惯例。后世佛教徒往往以此表示自己的信心,出家众之烧戒疤更成为是否受戒的辨识方式。

在我十多年前看过的一本佛教书籍中,对戒疤的起源有另外一种解释,我个人认为这种解释似乎更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宋末,蒙古军队一路南征,所到之处青壮年男子要么被屠杀,要么被强征服劳役,但是蒙古军队对出家的僧人却从不为难,盖因当时蒙古上层推崇佛教。因此汉地青壮年纷纷剃发穿起袈裟,扮作出家人以躲避刀兵劫。出家人陡然增加,令蒙古军队无法分辨真伪,因此蒙古统治者以烧戒疤来区分是否是出家人,而且烧了戒疤以后是不允许还俗的。因为烧戒疤要忍受剧烈的疼痛,而且日后无法还俗,因此很多人不得不放弃假出家这种方式。从元朝以后,一直到佛教协会废止烧戒疤止,戒疤称为了汉传佛教的一个特色。无论戒疤的起源如何,烧戒疤都不是佛教制度,只为所独有,并未见于其他国家。

有一种说法,说烧戒疤是起自于舍身供养的佛家思想,也被视为断除我执。旧时出家人受戒时,所燃香疤之数目一般有一、二、三、六、九、十二几种。十二点表示是受的戒律中最高的“菩萨戒”。在家众多于受菩萨戒日的前腋、烧戒疤于手腕;出家众的戒疤多烧于头顶,成为世俗人眼中和尚的标识之一。

佛门除了剃度(凡是出家当和尚或尼姑的人都要剃光头发,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仪式外,还有“清心”仪式。即入寺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优秀者,老和尚会用线香为他们点上僧侣生涯的第一颗戒疤,称之为“清心”。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如果表现良好,则有资格得到第二个戒疤,名为“乐福”。一般而言,如果顺利的话,寺里一些年长的老和尚大多可以拥有五六个戒疤;而像少林寺等重要寺院的住持,则有八、九乃至十二个戒疤。

戒疤,作为汉传佛教的一个特色,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出家人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断绝尘缘、皈依佛门的勇气,是值得我们叹服的。今天的人们,如果看见过于年轻的身着僧服的人,恐怕要多留几个心眼了,前面讲过,烧戒疤的制度在1983年就已经全面废止了。

成安公主,唐朝公主,姓李,字季姜。她是唐中宗的第六女,庶出。嫁给了韦后的堂侄韦捷。公主晚于韦捷去世,陪葬中宗定陵。其女韦氏,被唐玄宗封为东光公主,和亲奚族首领李鲁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s://uc.lanchong123.com/?id=36037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