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也有“姓”:姓“洋”的多为清朝时由外传入

时间:2023-05-23 阅读:14 评论:0 作者:admin

蔬菜也有“姓”:姓“洋”的多为清朝时由外传入

在电视剧《美人心计》中有个镜头,窦漪房要为刘恒精心熬制一锅粥的时候,厨房的台子上摆着几根新鲜的胡萝卜,夺人眼球。要知道,当时的胡萝卜还在西域的地里长着呢,要是硬生生把它拔来放在汉朝皇宫的厨房里,我也是醉了。

胡萝卜,是很有特点的一种蔬菜,光是听叫法,就能知道它的来源。农学家石汉生先生有过这样精辟的总结:大凡姓“胡”的蔬菜很多是两汉西晋时由西北传入的,如胡姜、胡桃等;大凡姓“海”的蔬菜,大多是南北朝以后从海外引进的,如海枣、海棠等;大凡姓“番”的蔬菜,多数是南宋至元明时经“番舶”传入的,如番薯、番茄等;大凡姓“洋”的蔬菜,则大多为清朝时由外传入,如洋葱、洋姜等。正是这些来路众多的蔬菜丰富着我们的餐桌。看来,人类有姓,蔬菜也有姓,根据它们的姓就可以判断出它们来自哪里。

胡萝卜,一看“胡”姓,就知道肯定不是中原作物,它原产于亚洲西南部,祖先是阿富汗的紫色胡萝卜,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在这之前,民间有一种说法是,胡萝卜的祖先是一种杂草,也就是野胡萝卜,和它的远房亲戚们香菜、芹菜、小茴香一样,种子磨碎了有香气,在最早的用途中是一种香辛料。在德国和瑞士发现了距今3000-5000年左右的人类居住的地上,有用野胡萝卜的种子磨成粉的遗址。大概公元10世纪,在阿富汗一带,野生胡萝卜被驯化成一种蔬菜胡萝卜。之后,被驯化的胡萝卜开始周游世界,10世纪时从伊朗传入欧洲大陆,由于地域的差异,阿富汗的紫色胡萝卜逐渐演变为短圆锥形的、橘黄色的欧洲胡萝卜。到了后,很快又入乡随俗,渐渐变成现在的长根形的胡萝卜。

胡萝卜,到底是啥时候不远万里来到的,现在的说法有不少版本。大多数人认为是元朝时传入的,这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中有记载,“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萝卜,故名。”看样子胡萝卜就是元朝时从西域传过来的。但是,少部分人对这种看法有不同意见,在南宋的官方药书《大观本草》新修订的版本中记载着新增了六味药,胡萝卜赫然在列,说明宋代人当时有口福能吃到地道的胡萝卜了。

还有一种说法,胡萝卜的来源出现在清乾隆年间的有关文字记录中,大致意思是胡萝卜味道甘甜,营养丰富,有生吃、熟吃两种吃法,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于是,民间有人题诗要感谢张骞,说假如不是张骞历尽千辛万苦出使西域,大家怎么能享受到这么美味的东西呢?看看,汉武帝时期又成为胡萝卜来中原报到的时间。可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只记载了张骞从西域带回了苜蓿、葡萄种子,并没说胡萝卜。所以,胡萝卜是不是张骞当时从西域带回来的,还不能完全下结论。

这么分析下来,有一点可以充分肯定,无论是元朝、西汉武帝时期还是元朝到西汉中间的某一时期,在张骞没有出使西域前,皇帝、王后和王公大臣是吃不到胡萝卜的。《美人心计》中出现的胡萝卜,肯定不是自动长了腿飞来的,只是由于剧本需要,让它们穿越了一把。所以,刘恒和窦漪房也不会有那口福,他们也就过过眼瘾而已嘛。

与袁世凯一样,段祺瑞也喜欢罗致人才,其中最得他信任的,莫过于徐树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s://uc.lanchong123.com/?id=36286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