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闻!古代“春宫图”的三大用途:竟然可以放避火

时间:2023-06-26 阅读:18 评论:0 作者:admin

惊闻!古代“春宫图”的三大用途:竟然可以放避火

说起“春宫图”,多数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那些赤身裸体,男女交合的淫画。不错,就是这些画儿。然而这些“淫画”的用处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古人拿这些画都用来做什么?

用处一:避火

据了解,古代人常常在书中或者书柜里放置春宫图画,或者将春宫图悬、贴于室内,其目的据说是为了“避火”。如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渭在其著作《路史》中说:有士人藏书甚多,每柜必置春画一册。人问之,曰:聚书多惹火,此物可厌火灾也。再如现代学者余世存在其著作《非常道》中记载,清代学者叶德辉在他的书籍中往往夹入春宫图画,并曰“避火”。

那么春宫图怎么能起到“避火”的作用呢?原来神话传说中,“火神”是一位美女,地位很是尊贵,但有时脾气很是暴躁,有几十个个丫鬟服侍,后因犯了罪,被玉皇大帝贬为灶下神。美女火神平时喜着淡黄色衣服,可是一旦发怒就会改穿火红衣服,容易引起火灾。于是人们就利用这些春宫图,当“火神”见到这些令人面红耳赤的图画时,就会羞赧难当而离去,因此也就避免了火灾的发生。

用处二:嫁妆

春宫图作为一种“嫁妆画”是性教育的一种形式。古人性知识匮乏,许多少男少女到了结婚的年龄还不知道“性”是何物。因此,就有好多父母在女儿出嫁之前买上几卷春宫画作为嫁妆,由女儿结婚当日带到丈夫家,到了晚上,小夫妻就可以按照图画,照葫芦画瓢般的做了。同时这也寓含了父母们的“祈子”之意。

用处三:门画

据说,天津杨柳青一带,在明清时期,当地的许多妇女把“春宫图”当作年画在集市上公开出售,并且销量不菲。

“杨柳青”是文化名镇,其民间艺术非常丰富,曾出现“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兴旺景象。当时有些贫困家的妇女,为了挣钱,到过年的时候,在家里画一些“春宫画”拿到街上去卖,没想到还挺受欢迎。于是那里过年贴“春画”也就司空见惯了。人们之所以把春宫图作为门画来使用,或许是源于生殖崇拜,或许他们赋予了这些图画以“神性”,用之可以辟邪、避祸。

据荷兰汉学家高罗佩考证,这种过年贴“春宫门画”的现象直到建国后才消失

近期出版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是东京审判完整文献首次在面世。整套书80卷、5万页、一千万字,再现了那场耗时两年多的世纪审判。

65年前的11月12日,东京审判结束,长达1231页的判决书用了9天才宣读完—这只是对28名日本甲级战犯的宣判,他们当中的七个被判处绞刑。

在东京审判中,最轰动的一幕出现在1946年8月16日,因为一个特殊证人的出场,这一天被称作“划时代的日子”。这个人,就是末代皇帝、日本扶持的傀儡伪满洲国“皇帝”溥仪。

皇帝、废帝、寓公、傀儡、俘虏、囚犯、普通公民……溥仪的一生扮演过太多的角色,站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证人席上时,他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证人。

作为日本侵略东北的直接见证人,溥仪连续出庭八天,创造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两年庭审单人作证的纪录。

他为法庭提供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扶植伪满洲国最有力的证人证言,情绪激动时甚至拍案控诉,却也同时惴惴于自己当年不光彩的角色,隐瞒了部分事实,开脱着自己的罪责。

八天的证人经历,浓缩了这位末代皇帝多面人生中的复杂纠葛。

关键证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s://uc.lanchong123.com/?id=37447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