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大唐王朝历代后宫为何始终并不平静?

时间:2023-08-31 阅读:17 评论:0 作者:admin

解密:大唐王朝历代后宫为何始终并不平静?

自从唐太宗的长孙皇后领导了史上最温馨的后宫以后,大唐王朝的后宫便再也没有温馨和平静过了。或为争夺后位而大开杀戒,或为享受特权而淫乱后宫,或为谋夺储位而勾心斗角;唐高宗的武皇后如是,唐中宗的韦皇后如是,唐玄宗的武惠妃亦如是。到了唐肃宗的张皇后,同样也没有逃脱大唐王朝后宫历来不平静的历史怪圈。后人常把韦皇后比喻为武则天第二,张皇后则为武则天第三。其实,无论是政治智慧,政治谋略,还是政治手段,韦、张二人都是无法与武氏相比肩的。

张皇后,唐肃宗李亨的皇后,邓州向城(今属河南)人。父亲张去逸。张氏的家族原是南阳西鄂人,后来迁徙到昭应。她的祖母窦氏,是唐玄宗母亲昭成皇太后的妹妹,昭成被武则天所杀。因此,唐玄宗自幼失去倚靠,由窦姨抚养。后来,窦氏被封邓国夫人,恩渥甚隆。天宝年间,张氏被选入太子宫为良娣,故史称张良娣,算来张良娣还是李亨的小表妹。她美貌可人,聪明机警,能说会道,且爱慕虚荣。张氏做良娣时,颇受李享宠爱。她的岁数大约比李亨小二十岁左右,比李亨的几个年长的儿子都小。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张良娣为李亨生下儿子李佋。天宝十五年,随唐玄宗逃难的时候,虽然张氏又身怀六甲,但仍然日侍太子左右,并和宦官李辅国一起,捣鼓太子李享离开唐玄宗,另立山头。随后,辗转到了灵武,夜宿时,张氏必居前室,说是要替太子挡敌,太子说:“捍卫防御非妇人之事,为何要居前室?”张良娣回答:“如今殿下跋履险难,兵卫又不多,若有仓卒不测,妾自当委身挡寇,殿下可由后室而出,宁可祸妾,不可祸及殿下。”未几,生下小儿子李侗。“产子三日,起缝战士衣”(见《新唐书》),李享以产后应该节劳为戒,张良娣道:“今日不应自养,殿下当为国家计,毋专为妾忧。”从此,李享对她更宠爱备至。

李享即位后,册封张良娣为淑妃。张氏对政治很有野心,她向往和武则天、韦皇后一样,能够干预朝政。她与宦官李辅国勾结,阴谋驱逐被肃宗倚重并反对自己的大臣李泌,此事屡遭建宁王李倓的指责,张淑妃与李辅国便不断向肃宗进谗言,最后将李倓杀害。因为李倓是太子李豫(代宗)的兄弟,因此太子经常忧惧,生怕自己被张氏构陷嫁祸,无奈,只得以恭逊取悦于张淑妃。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四月,张氏被册封为皇后,并下诏命朝廷内外有封号的妇女悉数到光顺门朝贺。她又亲临蚕苑,让众命妇相礼,仪物甚盛。此时的张皇后,在后宫更是宠遇专房。自张皇后得李辅国相助,不仅干预政事,还执权禁中。因张皇后与建宁王李倓之间的嫌隙涉及太子,故常想危害太子,而立己子为太子。又因张皇后所生二子兴王李佋早薨,而定王李侗幼冲,故而太子储位稍安。

已退位为太上皇的李隆基,一贯不喜欢张皇后与李辅国。二人便找机会向唐肃宗进谗言,将李隆基从大内的兴庆宫迁徙到冷清的甘露殿。又将太上皇身边的老人高力士、陈玄礼,或流放,或致仕,使得做了四十多年太平天子的李隆基,落魄到了老年无倚的地步。后来李隆基干脆“辟谷”(道家练气不进食),既便是张皇后送来的樱桃蔗浆也不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s://uc.lanchong123.com/?id=38500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