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趣闻:康熙的“外教”都教什么?

时间:2024-03-19 阅读:17 评论:0 作者:admin

宫廷趣闻:康熙的“外教”都教什么?

在皇宫西北的天主教堂,俗称“北堂”。北堂在今北京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3号。既有南堂,为什么还要建北堂呢?这要从康熙大帝与路易十四及传教士之间的故事说起。康熙一朝来到的法国耶稣会士至少有五十位之多,其中以康熙年间来华的白晋、张诚、洪若翰、刘应、李明五人最为重要。

白晋(JoachimBouvet,1656-1730年),耶稣会士,法国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颁诏派遣白晋、张诚、洪若翰、刘应、李明等一行,以“国王数学家”名义,提供资费,乘船东渡,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到宁波,次年到北京。他们到京住南堂后,向康熙帝进献礼物,有三十余箱仪器,受到接见,并在乾清宫受到宴请。白晋与张诚学会满、汉语文后,与徐日升(葡萄牙人)等向康熙帝讲授数学,如几何与代数,每天进讲两三个小时,讲前要准备满文教案。白晋和张诚先后用满文编写了二十几种教科书,包括《几何原理》等。康熙帝就让他们在宫里进讲天文学、几何学以及仪器用法,徐日升编写汉语教材,进讲西方音乐理论及乐器演奏。白晋还奉旨编纂人体解剖学,并翻译成满文。

白晋受康熙帝派遣,往欧洲觐见法王路易十四,带去四十九册精美线装图书,四年后到达法国,使“路易十四欢喜而又惊奇”。白晋进献用法文书写介绍康熙皇帝的报告,就是后来出版的《康熙帝传》,这是第一次向西方介绍康熙大帝。他还带去《满汉服装图册》,并制成铜版画四十六幅。白晋返京时,带来路易十四给康熙帝的书信。他带来的亚洲地图,在中俄尼布楚谈判中起了参考作用。白晋还选了五位具有科学背景的耶稣会士带到,后来他们在清宫造办处工作。他带回巴多明、雷孝思等,参与大地测绘,用时九年,后编绘成《皇舆全览图》。而李明的《近事报导》对欧人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诚(JeanFrancoisGerbillon,1654-1707年),耶稣会士,法国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帝患疟疾,御医治不好,法国传教士白晋和张诚等献上西药“金鸡纳霜”(奎宁),治好了康熙帝的病。康熙帝为此赏给他们今中南海紫光阁西蚕池口地方(今文津街国家图书馆分馆斜对面)建造教堂。法国耶稣会士原住南堂,苦于没有自己的教堂。受赐新址后,张诚主持了北堂的建设。

北堂动工四年后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康熙帝御题“万有真原”横匾及长联,命名为救世堂,还建成天象台和图书馆,是为第一座北堂。道光七年(1827年),清廷没收北堂,将大堂拆除,土地变卖。咸丰十年(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归还北堂并重新修建。同治四年(1865年),北堂重新建成,是为第二座北堂。北堂长50米,宽21.3米,钟楼高约25米,新堂比旧堂更高大。堂内创建了动植物博物馆(又称百鸟堂),陈列珍禽标本800余种,还有蝴蝶和动物标本。光绪十二年(1886年),开始整修西苑三海,以准备光绪帝亲政后供慈禧太后颐养之用。于是,将中海西北处的蚕池口天主教堂(北堂)迁到西安门内西什库重建。

这清朝的外教可跟今天大不相同,现在学校里的外教大多数是教你学英语,可那时的外教真是天文地理,几何宗教无所不能。算是一个真人版百科全书。所有西方先进得知识都是学习的内容,不得不说康熙皇帝真有远见,知道学习接纳西方知识以强大自己国家,难怪康熙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昌盛。

上一页 1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s://uc.lanchong123.com/?id=41369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