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王为何自称“孤”“寡”?有何含义

时间:2024-03-24 阅读:25 评论:0 作者:admin

古代君王为何自称“孤”“寡”?有何含义

在古装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君王自称为“孤”、“寡人”。“寡人”更为常见。

孤人”是东周以前王的自称,孤,古代诸侯、君王的自称谦词。春秋时,诸侯平常自称寡人,有凶事则称孤,后来逐渐演变为无区别。秦汉时君王称孤者较少,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有些割据一方的首领,也自称为孤。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实际上,先秦时期这两个词通常作为 “王侯”的自称,而不是天子。

先说“孤”。“孤”本指幼年丧父(母)的人,成为有丧事之大国诸侯的自谦,或庶方小侯的自称。

《左传.庄公十一年》:“且列国有凶,称孤,礼也。” 《礼记.曲礼下》:“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于外曰‘子’,自称曰‘孤’。”《史记》、《汉书》文内未见有称孤,后汉时地方割据者僭用为自称。东汉曹操《让县城自明本志令》:“若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所以,‘孤’本为诸侯之称,到了汉末及三国群雄之割据僭窃者开始自称为“孤”。

“寡”,少也。“寡人”,寡德之人也,也有“寡德”、“寡君”,皆是先秦时期诸侯的谦称。《左传·隐公十一年》:“(郑伯)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这是诸侯对别国的谦称。《礼记.曲礼下》:“诸侯见天子,曰‘臣某侯某’。其与民言,自称曰‘寡人’。”这里是诸侯对本国臣民的谦称。秦始皇继位后曾使用一段时间寡人自称,后弃用,而自称为“朕”。 “寡人”汉以后出现较少,“孤”的使用时间较长,魏晋之时流行为王公自称之辞。

为何古代王公自称“孤”“寡”?

传统观点认为,孤寡是王公自谦之称。古人称呼讲究礼貌,称人用尊称,自称则用谦称,称人以德,自称就以不德。

“孤”无父也,幼而无父曰孤,孤则人轻贱之。“寡”,少也,单独皆曰寡。如此,孤、寡两词皆有非常刻薄之色彩。《老子》第三十九章:“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老子》四十二章又云:“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不榖、不德也是先秦时期王公使用的谦称。不榖即不善,不德即无德。先秦文献中,不榖出现的次数极少。

古代称谓文化发达,称谓的复杂反映出严格的尊卑秩序,以及古人对礼制的重视。而现代社会,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被打破,古人的称谓也渐渐湮没在历史文献中。优秀的历史剧受到大众的喜欢和追捧,但毕竟属于艺术创作。剧中人物称谓不能反映历史真实,观众不能以剧中情节为史实,随意乱用。

上一页 1 下一页

本文链接: https://uc.lanchong123.com/?id=41638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