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系列知识大讲堂

时间:2022-08-17 阅读:21 评论:0 作者:admin

  什么是心肌炎

  心肌炎(myocarditis)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肌肌层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病变。炎性病变可累及心肌、间质、血管、心包或心内膜。

  其病因可以是各种感染、自身免疫反应及理化因素。病程可以是急性(3个月以内)、亚急性(3~6个月)和慢性(半年以上)的。在我国病毒性心肌炎较常见。临床表现通常与受损伤心肌的量有关。轻型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较少,诊断较难,故病理诊断远比临床发病率高。

  心肌炎的症状体征

  心肌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原发感染或原发病的全身症状,如困乏、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等。与心肌炎本身有关的临床表现常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症状的轻重变异很大。轻者可仅出现ST-T改变,无症状,重者在短期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并可能有晕厥或发展至心源性昏厥,甚至可猝死。

  有症状者可主诉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气急、腹痛、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肌痛、关节痛、尿少、尿闭等。部分病人可有神经系统症状。慢性心肌炎患者则除常见心律失常外,多数呈进行性心力衰竭。体格检查时可见心脏扩大,有与体温不相称的心率增快或心率减慢。第一心音低钝,时有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奔马律。

  急性期可能有瓣膜相对关闭不全的杂音,舒张期杂音常为相对性二尖瓣狭窄所致,尚可有心包摩擦音、交替脉,各种心律失常及肺部啰音。急性期过后上述症状多消失。也可有肝大、下肢凹陷性水肿及血压下降等。

  心肌炎的用药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细菌、真菌、原虫感染性心肌炎,应采用抗细菌、抗真菌、抗原虫药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动物实验证明,病毒是在细胞内破坏心肌细胞,心肌中病毒存在不超过18天,至感染第21天已不能从心肌中分离出病毒。因此,抗病毒治疗主要用于疾病的早期。一般抗病毒药不能进入细胞,因而无效。

  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ribavirin)通过阻断病毒一些酶的活性,以抑制病毒核酸的合成,而阻断其复制,经动物试验表明该药治疗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定的疗效,但临床效果尚不肯定。

  临床用量每天为10~15mg/kg,分两次肌内注射或静脉缓注。也有人提出应用干扰素及转移因子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但临床价值尚未肯定。病毒性心肌炎在急性发病后多伴有免疫功能下降,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当出现反复感染时,可选用细胞免疫增强剂胸腺素,0.1mg/kg,每周肌内注射2~3次,30次为1疗程,完成疗程后,作用可维持1~2年。

  或在前臂皮肤接种死卡介苗以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力。方法是在前臂滴药处皮上划痕1~1.5cm长,两划,隔天1次,4周后改为每周2次,共30次,作用可维持一年多。

  2、休息:心肌炎活动期应完全休息,重症心肌炎应严格卧床休息直到症状消除、心电图及X线变化恢复至正常再逐步起床活动。充分休息有助于使心脏缩小、心功能改善。过早恢复体力劳动可推迟病变恢复,甚至使病情加重。有主张在恢复期从运动试验观察心电图有无缺血改变或再度出现心律失常作为可否恢复工作的参考指标。

  3、心力衰竭的治疗:如有心力衰竭应及时控制,应用洋地黄类强心药物须谨慎,因此时心肌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较易发生毒性反应,故宜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亦可加用利尿药和血管扩张药物。心肌炎伴有持久心力衰竭者易有栓塞性并发症,可考虑采用抗凝治疗。

  4、严重心律失常的治疗:对不同心律失常应给予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阿-斯综合征发作的患者安置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可有效控制发作,增加存活率。

  5、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使严重心肌炎患者的心力衰竭缓解,严重心律失常(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减轻或消除;用于风湿性心肌炎或过敏所致的心肌炎均有效。

  至于病毒性心肌炎是否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尚有争议。动物实验中用于急性期可抑制干扰素的合成,使机体防御能力下降,加速病毒增殖,引起感染扩散,促进病情发展。

本文链接: https://uc.lanchong123.com/?id=7475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