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食品被功能化忽悠人 盲目轻信不可

时间:2022-10-23 阅读:20 评论:0 作者:admin

  盲目迷信不可取 膳食均衡是健康饮食关键是健康饮食关键去火、养胃、健脾、壮阳……市面上普普通通的食品经过包装宣传摇身一变,仿佛个个都成了各显神通的功能大师。到底是食品本身确有其效,还是夸大效果过度宣传?针对这些形形色色的功能,到底是真是假?又多大程度上可信?消费者对此又该怎么做?

  “功能食品”不是保健品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从原先的“吃得好吃得饱”转向了现在的“吃得健康”。人们对健康的持续关注使得商家为迎合消费者追求健康的心理,在普通食品的功能上大做文章,在无形之中催生出了一大堆的“功能食品”。

  眼观我们当下,具有不同功能的食品可谓是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虽然国家在《食品安全法》以及《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一审稿中均规定,食品广告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但仍有大量普通食品在宣传中偷换概念,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用一些宣称的功能为普通食品镀上一层华丽的外衣。

  现在市场上一些养胃茶、天然本草植物饮料等,虽不属于保健食品,却声称能“养胃”。事实上,养胃既不属于保健概念,也不属于医疗概念,更不是营养概念,它究竟是什么概念?要养到什么程度才能算养胃?目前“养胃说”的具体含义、标准和评价标准都不明晰,食品能“养胃”更多的是给消费者一份心理安慰。

  台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处长金湘芽表示,目前,我国允许注册申请的特定保健食品功能有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减肥等27项,其中跟胃相关的,只有“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这一项,并没有“养胃”这一说。不排除某些普通食品可能具有某种功能,区别在于功能并未得到相关部门审验。所以说,这些所谓的“功能食品”跟保健食品不是一回事。

  据介绍,在目前实行的管理模式下,一款产品要获得保健食品审批(即蓝帽子)并不容易,首先要进行试验,包括毒理学试验、功能学试验、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检测、卫生学试验、稳定性试验等诸多内容。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持续数月或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尤其是一些涉及人体试验的项目。

  盲目迷信不可取,膳食均衡是关键

  对于一些食品宣称的功能,台州医院营养治疗中心主任何晓琴提醒消费者:一定要多长个心眼,切不能盲目迷信,不要被商家宣传的那些过分夸张夸大的信息所误导,一定要有自己的辨识力。

本文链接: https://uc.lanchong123.com/?id=20872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