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里,你无所适从地躺着,旁边站着一个穿绿衣服的人,一手用面罩盖住你的鼻子和嘴,一手推着注射器,让你从一数到十。
“一、二、三、四、五……”
“六”字的音还没有清晰地发出来,你的舌头和声带如冻住一般,脑袋里白茫茫一片,护士和医生的声音渐渐被抽离去。
突然间,另一个声音猛地灌了进来,大声地叫唤着你的名字:“快醒来,手术已经结束了。”才刚睡过去一瞬间,手术就结束了?你打算开口问怎么回事,可是舌头像打结一样总是捋不直,嘴里发出来的全是“咕噜咕噜”的声音。你发现你不会说话了,思维也有些混乱,难道麻醉让人变傻了吗?
不是所有麻醉都一个样
麻醉可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口腔科、眼科、妇科和外科的一些小手术,让人在意识未消失的情况下失去身体某一部分的感觉。局部麻醉的原理目前研究得非常清楚,麻醉药作用于局部神经,简而言之,就是你身上某个部位的痛觉传向大脑的路被封住,所以大脑感觉不到疼痛。
但是,人体有数以亿计的神经通路,如果要做开胸、开腹这样的大手术,要封住多少条路才能起到麻醉的效果呢?
全身麻醉
所有的路都通向一个地方——大脑,只要让麻醉药作用于这里,就能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从过去的吸入性麻醉药渐渐过渡到现在的静脉麻醉剂,每一种麻醉药物的运用都是源自先驱们不断的尝试。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复杂,我们迄今无法得知麻药与大脑的反应是什么机制。有人认为药物与脑内某些蛋白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但它到底是和哪一类受体结合?不同麻醉药的作用机制是否一致?除了麻醉以外还会对神经系统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还没有确切答案。
麻醉有风险 被麻需谨慎
“是药三分毒”。同任何一种药物一样,全身麻醉药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病人手术结束醒来后,常感觉到一些轻微的不适,比如喉咙痛、头痛、声音沙哑、肌肉疼痛和疲倦等,休息几天就会完全消失。
不过,经历了麻醉过程中思维混沌这个状态,人们担心的是,麻醉会对智力造成损害吗?
全麻手术后变笨蛋,这并非空穴来风。机智的医生们发现,一些老年人在接受大手术后,学习能力、记忆力和注意力短期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数天后可恢复正常,而极少部分人数月甚至永久都无法恢复。
这种手术后认知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叫做“术后认知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DC)。1998年,国际术后认知障碍研究协会的一项大型研究发现,患者年龄、麻醉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感染均可能与PODC有关。
有麻醉医生对这个结论不满意,马上做了一个随机对照试验,否定麻醉与术后认知障碍的因果关系。之后,很多国家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结论莫衷一是。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PODC的“元凶”是包括麻醉在内的多因素导致的神经炎性反应。
目前看来,麻醉确实难逃其咎,但顶多扮演“从犯”的角色,罪不至禁忌。
全麻并非老少皆不宜
PODC多见于接受大手术的老年人,那年轻人和儿童是否安全呢?
脱离剂量谈危害就是耍流氓。大剂量的麻醉药的确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但是经过一百多年的摸索,人们已经基本确定了现有麻醉药物的安全剂量。
近几十年,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全身麻醉药对学习能力和记忆力都没有损害。美国排名前列的梅奥诊所对当地出生的8548名儿童随访调查,发现过早接触麻醉药可能会对将来的学习能力有一些影响,但并没有严重到需要投入更多教育资源来矫正的程度。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曾对100名接受全麻手术的4-7岁儿童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显示,全身麻醉未对儿童认知功能造成明显损害。
针对麻醉不良反应的研究不少,但鲜有直接的证据表明,麻醉会损害年轻人和儿童的认知能力。基于讲事实、列数据的原则,学界认为,麻醉对智力的影响程度还是比较安全的。